学报编辑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新闻详细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梁中堂
2008-10-18 00:00 学报编辑部 

 

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

 

梁 中 堂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

 摘要: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人口论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和“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两个命题为中心内容的人口思想。毛泽东人口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和经济决定论的人口理论精髓。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过程,也是全面实践自己人口思想的过程。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不长的时间就基本解决了美国政府曾经断言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在包括婚育方面在内的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和节育自主都属于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工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许多社会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毛泽东在和平建设时期也企图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实现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跨越,甚至把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当作革命对象,相继提出“不断革命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属于滥用有关人民性和“革命加生产”的唯物历史观的人口思想,都严重地损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背景下,毛泽东还产生过像生产计划那样实行生育计划的设想。但是,由于这一思想与革命年代形成的唯物历史观的人口思想直接发生冲突,所以,毛泽东在修改和公开出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要著作时,最终放弃了由政府实施计划生育的思想。虽然在其逝世前都未曾认识到计划体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困难,但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既没有公开发表过自己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论述,也未设置他提出的计划生育的政府机关。

 关键词:毛泽东人口思想; 唯物历史观; 节制生育; 计划生育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Population Thoughts

LIANG Zhong-t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200020,China)

 

Abstract: Mao Zedong’s thoughts on population, emerging in long-term revolutionary struggle, the central content of which are the two arguments, “Human being is the foremost valuable wealth” and “The problem of  food stuff demand can be solved through resolution and production”,  are based on the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idealist population theory. It is the concentrative reflection of 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 of Marxism and the essence of population theory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Mao Zedong applied fully his population thoughts to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China’s rules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ao Zedong,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Chinese people fundamentally solved the problem of foodstuff demand, which couldn't be settle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affirmation.Meanwhil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ocial revolu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f life and work, and stipulated explicitly the rights of matrimonial freedom and family planning freedom belonging to people. Many social revolutions, adapting to the industry modernization,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y. However, in the period of peace and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attempted to achieve the leap-for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backward country through the method of mass campaign. He regarded the newly built regime as a target of the revolution, and successively put forward the theory "Non End Revolution" and the erroneous theory "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 under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He abus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tic population thoughts on hurmanity and "Revolution and Production”, and his erroneous population thoughts also did grave dama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First Five-Year Plan carried out smoothly, Mao Zedong put foreword the thought of planning birth looks like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However, because this thought was directly contrast with the historic materialistic one forming during the revolution time and the population thoughts, Mao Zedong gave up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planning thought by government in the end, in the amending and public publication of his importment literature “on Correct handle Conflicts among the people”.Before passing away, Mao Zedong hadn’t realized great difficulty on social development arising from planned system. In the latter 20 years, neither did Mao Zedong publicly express any viewpoint on population and Planning Birth, nor did he approve to establish the family planning government offices he once mentioned.   

 

 

Key WordsMao Zedong’s population thoughts;materialistic view of history;birth control;family planning

 

    毛泽东人口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概括。近现代以来,任何寻求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都离不开如何认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向何处去,以及如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中国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所以,毛泽东就十分精辟地把人口思想首先归结为一定的历史观。毛泽东人口思想是毛泽东运用唯物历史观与唯心历史观的马尔萨斯主义人口论的斗争的结果,是毛泽东领导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人口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和理解毛泽东人口思想,既不能与毛泽东思想整体割裂开来,也不能离开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的具体历史背景。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我们过去对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学习和认识,一方面要受到对毛泽东思想整体的评价和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往往只能接触到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一些孤立的话语片段而不得不语录式地学习,所以对其整体的研究和认识都是很不够的。近10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人们对新中国自己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都更为客观和深入了,相继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毛泽东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特别是一些毛泽东的文稿、文集和有关毛泽东的一些文献的相继出版,再现出许多过去无法了解的历史情节,使得我们有了一定的条件能够回到具体的历史中去研究毛泽东人口思想。

 

一、在革命实践中获得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就十分注意和重视人口问题。毛泽东起草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期的红色根据地的许多文件和由他撰写的许多文献资料,都有对当时人口状况作的分析。[1]譬如,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村调查,先后进行了寻乌、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新、宁冈等系统的调查。其中在寻乌的调查中就有“人口的成分和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农村人口成分”等方面的内容。[2]在《长冈乡调查》中,文章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代了该乡的“政治区划和户口”。[3]1931年,毛泽东起草文件通知,要求红军各政治部、地方各级政府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4]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写下许多不朽的论著,其中也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形成的论著,如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3年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1949年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5]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是,一直到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之前的几十年里,则很少有能够全面反映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文献。19498月,美国政府面临其对华政策的失败,需要回答反对党的指责,从而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这两个文件,披露了一些过去难以见到的内幕材料。毛泽东抓住机遇,连续发表了5篇评论文章。[6]尤其最后一篇《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以历史唯物论观点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国政府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阐释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这就为毛泽东提供了全面阐述自己人口思想的机会。

按照美国政府和艾奇逊的观点,中国人口太多了,饭少了,所以发生革命。过去的政府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艾奇逊这一观点和逻辑,中国已有四、五亿的人口,是一种“不堪负担的压力”,谁也无法解决的吃饭问题决定了中国要继续发生战争,继续乱下去。这是赤裸裸地搬弄马尔萨斯主义的观点。毛泽东用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等革命事件在内的大量中外历史事实说明,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是人口过多,而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接着,毛泽东反驳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大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像马尔萨斯者流所谓食物增加赶不上人口增加的一套谬论,不但被马克思主义者早已从理论上驳斥得干干净净,而且已被革命后的苏联和中国解放区的事实所完全驳倒。”[7]毛泽东在批判中还从历史经验提炼出一个十分著名的命题——“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并写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文章: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8]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的篇幅虽然不长,却是研究和领会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最为重要的文献。首先,毛泽东不是通过对《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的写作才产生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人口思想,而是在这篇文章里比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人口思想。毛泽东在早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指导其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后来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如果从文献上来研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表明,20 年代的毛泽东已经具有极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写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时,早已经完成了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已经是一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和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检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对美国政府和艾奇逊所依据的马尔萨斯主义批判,仅仅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自己所持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口思想。在一定程度来说,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只是把自己已有的一些思想和观点提炼得更为概括和精辟了,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更为通俗化了。如果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创新的思想并不多。

其次,与大多数人狭隘地将人口理论和人口思想简单地归纳为主张增加或减少人口的认识不同,毛泽东十分敏锐地首先将人口思想归结为一定的历史观,把造成旧中国贫穷落后和绝大多数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原因归结为腐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把用马尔萨斯主义解释中国革命和人口问题的观点归结为唯心历史观。毛泽东的这一认识和观点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理解中国社会问题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本质所在。因为,对中国革命和人口问题的认识是与对中国社会问题和人口问题的性质的认识,与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道路、路线及方针、政策,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翻检和研究人口学的历史,人口理论从其产生以来就是要回答这一社会根本问题的。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既不是提倡节制生育,也不是主张减少人口的。马尔萨斯匿名出版《人口论》的时候,仅仅是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的年轻神父,那时的教会都是反对节育的。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中就坦率地道出了《人口论》的实质是反对社会的改革和改良。他说:“本书的目的,与其说是在提出改进社会的新计划,不如说是在教育人们必须安于一部分早已按照自然之道在进行的改进方式,并且必须不去阻碍否则就要如此去做的进展。……十分明显,如果下层阶级的人都知道这些真理,那么他们就会以更大的耐心来忍受他们可能遭受到的困苦,就不会由于自己的贫困而对政府和上层社会感到那么不满和忿恨了,在一切场合里也不至于那么容易摆出反抗的姿态或发生骚乱了……[9] 所以,马尔萨斯是在做一位神父应该做的对穷人的安抚工作。但是,贫穷仍然是那时英国的普遍现象,年轻的马尔萨斯还不具有从历史哲学上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把人的生育和谷物的繁殖能力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杜撰了一个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和谷物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两个公理”,然后将贫穷、饥饿、瘟疫和战争等社会现象解释为“自然法则”要求两个级数保持相对平衡的手段。这就自然地把穷人的生育当作产生社会问题的替罪羊,把人口因素当作阻碍社会进步的根源,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巢臼。毛泽东敏锐地抓住美国政府所持的马尔萨斯主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人口决定论所代表的唯心历史观,清晰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统一关系方面寻找人口问题根源的经济决定论的唯物历史观。

第三,与美国政府和艾奇逊等人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把劳动人民当作负担、累赘、包袱之类的观点相反,毛泽东十分推崇人的价值,提出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等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个人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10]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人、[11]劳动人口是一切生产力的条件等观点,[12]以及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英雄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应有的“人为贵”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唯物历史观是支配毛泽东一生的基本思想理念,也是其一生革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又总结制订出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信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实行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法宝,也是其经济建设时期的基本工作方法。

毛泽东认为,对人的尊重、崇尚人的价值等人民性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首先是对待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性因素归结到人民性方面,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说,这不是方法问题,“是根本态度(或根本总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党的一切原则要实行有效,“都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13]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又进一步总结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4]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建设时期的毛泽东也是如此重视人的因素和作用。1956年,毛泽东说:“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15]毛泽东还说:“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16]“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17]正是由于毛泽东基于对人、对人民的这一崇高敬仰和尊重的理念,将新取得政权的国家命名为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之为人民政府,并为其制订了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8]这是毛泽东的信仰和世界观,也是理解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钥匙和枢纽。

第四,毛泽东提出的“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集中概括和形象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唯物历史观和人口理论。马克思论述过剩人口问题时说:“社会的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口。另一方面,如果说有一定形式的生产条件的扩展能力所设定的人口限制,随生产条件变化收缩或扩大,……人口究竟能超出它的限度多少,这是由限度本身决定的,或者确切些说,是由设定这个限度的那同一个基础决定的。”[19]所以,人口的容量或人口过剩之类的问题都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或经济体制而言的。毛泽东有一次解释历史发展的辩证关系时说:“将来全世界的帝国主义都打倒了,阶级消灭了,你们讲,那个时候还有没有革命?我看还是要革命的。社会制度还要改革,还会用‘革命’这个词。当然,那时革命的性质不同于阶级斗争时代的革命。那个时候还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生产关系搞得不对头,就要把它推翻。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思想、舆论)要是保护人民不喜欢的那种生产关系,人民就要改革它。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20]人口问题,其本质都是一定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和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结果。坚持社会革命和推动社会改革,变革经济制度和改善经济政策,调整过时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能够解决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问题。这既是毛泽东信奉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理论核心。

 

二、工业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婚育自主权利

回应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挑战,改变旧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强国富民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是从晚清时期开始的几代有抱负的中国人的志愿。上个世纪40年代末,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时候,像苏联那样走社会主义道路,包括实行计划经济,推进工业化和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都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决心将中国这艘航船引向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社会全面现代化航程的早已确定了的路线和目标,也是毛泽东认为带领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民走上富裕之路和实践自己历史唯物论的人口思想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是在一个相当落后的基点上开始工业建设的。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1]所以,从建国后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到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中央政府都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建设一个比较独立的重工业体系方面。1950年毛泽东访苏确定苏联援助建设东北50个工业项目开始,“一五”计划投资250亿元,确定和实施的工业建设项目总计达到1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921个。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苏联援建156个,民主德国、捷克、匈牙利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援建项目68个。[22]一个初步拥有煤炭和电力及石油等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等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在全国大地上全面铺开。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军人脱下军装转到了地方,年富力强的农民被招进了工厂。至于青年学生和稍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更是国家机关、企业和服务行业争聘的对象。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很快改变了旧中国那种毫无生气、没有活力的社会面貌。已经脱离传统农业的一代新人理所当然地要求和向往着与工业化相适应的新生活。中国农业社会创造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动摇。经济变革和包括家庭传统婚姻制度及生育习俗在内的社会变革是这一时期新生政权必然遇到的重大课题。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十分自然地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国家政权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扶植新生事物,支持社会变革,使得一个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落后的国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就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废除旧的婚姻制度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所以,早在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193112月,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名义签署的《婚姻条例》中提出,“确定婚姻以自由为原则,而废除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与买卖的婚姻制度”。[23]后来的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也都有相类似的新婚姻法规定。19504月,毛泽东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彻底废除了旧的婚姻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颁布的法律法规之一。1950-1953年,毛泽东直接领导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一场深入持久地宣传、贯彻和执行新婚姻法的运动,对全民族的新的自由婚姻观的树立和新婚姻制度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新婚姻法的颁布和贯彻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迅速成为我国社会的新风尚。

节制生育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建国之初,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依据传统都是限制避孕和节育的。19504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机关部队妇女打胎限制办法》,1952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制订的《限制节育堕胎暂行办法》和《婚前健康检查实施办法》,对堕胎和节育用具的使用、销售,都有严格的限制规定。这些规定首先与城市青年的生活发生冲突,给城市青年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所以,人民群众纷纷给党和政府机关反映这一问题。1954年,卫生部在《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中就说:“本部对于节育问题,过去一直采取严格限制的方针,……自实施上项管制办法以来,各地机关干部、工厂工人以及城市市民因子女过多,影响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纷纷提出反对意见……”[24]表明传统的国家制度与工业现代化以来的人民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确定毛泽东和中央政府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回应群众这一要求的。有资料显示,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于19538就曾指示有关部门改正禁止和限制海关进口避孕药具的做法,督促下发《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放宽对避孕和堕胎的限制。但是,由于认识不一致,改正的办法未能下发。[25]1954527,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给新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写信,要求国家机关制定办法,帮助解决群众的避孕问题。第二天,邓小平即给分管卫生部的政务院秘书长兼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习仲勋批示说:“我认为避孕是完全必要的和有益的,卫生部对此似乎是不很积极的,请文委同卫生部讨论一下,问问他们对此问题的意见,如他们同意,就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26] 可能是因为邓小平在党内地位上升的原因,这次批示很快就有了效果。720,卫生部下发了经政务院批准的修订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27]1110,卫生部又下达了《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该通报“拟订改进办法”,不仅“避孕节育一律不加限制”,而且对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提出要求,“凡请求避孕者,医疗卫生机关应予以正确的节育指导。”“一切避孕用具和药品均可以在市场销售,不加限制。”[28]

19541227,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召集国务院第二(文教)办公室、卫生部、轻工业部、商业部、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等单位负责人座谈节制生育问题。刘少奇说:“关于节育问题,我们党、我们的卫生机关和宣传机关,是提倡还是反对?有些人是反对的,有的人还写了反对文章。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避孕药品与器具的供应,不要从商业问题上着眼,这是个人民需要的带政策性的问题。商业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要努力供应,力求满足,尽可能做好。”[29]

刘少奇主持的这次座谈会,极大地推动了节制生育活动的在全国的开展。19552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递交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报告中检讨了卫生部以前对节制生育问题的消极态度,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办法。31,中央对该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这是迄今发现的我们党和国家同意和提倡节制生育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中央在批示中说:“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各地党委应在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适当地宣传党的这项政策,使人民群众对节制生育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30]

19568月,卫生部的《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不仅对于党和政府支持群众避孕和节育的目的讲得更为清楚,而且进一步指出避孕是人民民主权利,应由人民自由使用”,并规定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31]

我们还缺少1956年以前,毛泽东对待避孕和节育问题的具体意见。但是,据记载,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向卫生部党组传达过毛泽东有关节制生育的指示。[32]如果这一记载属实,熟悉毛泽东早期领导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规则的人都知道,没有毛泽东的同意,即使毛泽东对节育问题曾经有所表示,那也是不得随意向下传达与扩散的。邓小平的传达,表明毛泽东早在此之前已经对节育问题有了肯定和支持的明确意见。其次,从这一时期卫生部和其他国家机关对节育态度的转变以及相关活动的安排,可以推测毛泽东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和作用。按照党的纪律,凡属中央日常工作和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都须经过毛泽东的批准同意。[33]所以,根据刘少奇在座谈会上说“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判断,这一肯定性的意见应该是由毛泽东决定并代表毛泽东的。而且,这次涉及中央许多机关和部门参加的节制生育工作座谈会,很可能就是由毛泽东决定并委托刘少奇主持召开的。倘若再推而广之,如果不是得到毛泽东的意见,尚未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不会接二连三和如此执着地要求并不由他分管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改正原先对节育和避孕所作的限制规定。同样,按照这一逻辑推论,我们至少可以把中共中央195431关于节制生育的批示,直接当作毛泽东的意见。

由于毛泽东领导下的党和政府的推动,那些在西方国家的民众需要经过长期斗争才能争取到的婚姻自主和有关避孕与节育自由的民主权利,新中国之后不久,我国人民都非常顺利地得以实现了。

 

三、从“革命加生产”到“不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马克思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34]所以,凡是遵循和顺应社会发展自然过程的革命、改革和改良,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这一命题,十分形象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也是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一种独特的表述。新中国建立后,1950-1957年,全国社会总产值由683亿元增长到1606亿元,7年增长2.4倍;其中工农业总产值由575亿元增长到1241亿元,增长2.2倍。[35]1950-1956年,按照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由78元提高到142元,平均每年增长10.5%[36]如果以1952年居民消费水平为100,到1956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达到124.5,其中农村居民为116.7,城市居民为131.8[37]这样的增长和提高水平,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但是,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毛泽东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情况下过于相信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开始提出“不断革命论”,并企图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搞经济建设。19581月,毛泽东在一个文件中说:“不断革命。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从一九四九年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开始,接着就是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一完成就开始农业合作化,接着又是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在1956年基本完成,接着又在去年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的革命和打仗一样,在打了一个胜仗以后,马上就要提出新任务。这样就可以使干部和群众经常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减少骄傲情绪,想骄傲也没有骄傲的时间。”[38]

毛泽东以为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的差距也可以像打仗一样,不断确定新的目标,然后再通过发动一次次的战役去攻破。问题是经济建设不同于战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能跨越。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过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39]毛泽东几乎是在用法令或意念取消客观的自然阶段。由于握有政权,毛泽东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能够很快实现。毛泽东的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不断地跳跃和跨越社会发展阶段,就从根本上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根据毛泽东1940年的《新民主义论》和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取得政权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分散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城乡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将长期存在。[40]但是,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改变了这个方针,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一笔勾销。19529月,毛泽东就产生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初步构想。19539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已经形成并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地宣传和推行。毛泽东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1]这等于取消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从新中国诞生起就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建立在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基础之上的,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条件的,是一定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毛泽东却要在一个传统的个体农业为基础的社会里实行社会主义。而且,毛泽东明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里说过渡时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但是,几乎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提出和酝酿期间,毛泽东就以极大的热情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全国个体农户的96%以上就都参加了合作社,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带动城乡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的加快。到1956年年底,就宣布了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在全国基本完成。

所有这些,都仅是一个开始。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42]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所以,毛泽东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43]“一个新的生产高潮已经和正在形成”。[44]

毛泽东推动革命和建设的飞速发展,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以极大的劲头和饱满的热情自上而下地动员和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长期革命和群众运动中形成的党的运行机制是十分适应毛泽东发动运动的。偶尔有跟不上步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随时会遭致毛泽东的批评。1958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对周恩来等人从1956年以来“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刘少奇、周恩来等,都在会议上检讨了“反冒进”的错误。3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们都被发动起来,具有了大跃进的姿态。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提出,“苦干三年,改变面貌”。举国上下的高昂情绪,又激发和感染了毛泽东。毛泽东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包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横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415,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45]一个月后,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通过了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通过了提前五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还通过了“苦干三年,基本改变面貌”等口号。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跃进,就这样出现了。人为的革命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仅据户籍统计的资料保守计算,1958-1961年,全国至少比正常年份多死了1500万的人口,因生育率的下降又比正常年份少生育2000万,两项合计损失3500万人口。[46] 60年代以后,毛泽东进而提出“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必须发动“文化大革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式来解决。[47]一方面,把党和国家政权机关当作“继续革命”的对象,就再也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了;另一方面,群众被动员起来参加无休止的“革命”,也顾及不到“生产”了。这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革命加生产”的人口思想,从而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四、计划体制下的计划生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铺开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一系列大型工业基地的建成,都迅速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但是,毕竟是在一个基础相当落后的国家从事现代化建设。即使不考虑广大农村的发展,仅城市的建设也使得政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学生上学升学、青年就业、市民的吃饭、住房,以及医疗等生活问题,都和政府希望大规模投资的工业建设发生直接的冲突。而且,从当时的生产能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来看,政府很难解决好不断产生的社会困难。毛泽东把从苏联那里得来的许多经验,公有制和集体化、计划经济、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等,都当作不可怀疑的社会主义原则。所以,不会从经济体制方面寻找原因。在“一五”计划取得顺利进展的背景下,毛泽东进而产生把生育也纳入到政府计划的设想。19561012,毛泽东接见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时提问:“在南斯拉夫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毛泽东说:

 

过去有些人批评我们提倡节育,但是现在赞成的人多起来了。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目前中国的人口每年净增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48]

 

毛泽东新提出的计划生育概念除了包含通常意义的避孕和节制生育以外,与早已被广泛使用的节制生育的区分还在于,前者是由政府计划决定的生育,而后者是各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订的家庭生育计划。前面引述的这段话是《毛泽东文集》出版以后,近几年才逐渐被社会所知的一段毛泽东关于计划生育的论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被广为宣传的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的3段有关计划生育的讲话。

其实,1957227的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是为毛泽东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而特意安排的,参加会议的人员是从全国召集来的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社会各界上层人士等1800多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毛泽东于1956年年底到1957年年初,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的重大理论问题。那天下午,毛泽东像以往那样,只是在会前写了一个讲话提纲,包括“两类矛盾:敌我阶级之间,人民内部矛盾之间”等12个问题。[49]在讲第七个问题“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时,讲了一段主张实行计划生育的话。毛泽东说:

 

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上各国都没有的。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我看人类是最不会管理自己了。工厂生产布匹、桌椅板凳、钢铁有计划,而人类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没有计划了,这是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我看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中国六亿人口,增加十倍是多少?六十亿,那时候就快要接近灭亡了。我今天不着重谈节育问题,因为我们邵力子先生是个专门的名家,他是大学专科毕业的,比我高明。还有我们李德全部长,也很注意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政府可能要设一个部门,或者设一个节育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机关。人民团体也可以组织一个。因为要解决技术问题,设一个部门,要有经费,要想办法,要宣传。

 

经过3个半天的小组讨论之后,31日下午,会议安排包括有马寅初在内的16位民主党派、无党派或实业界的代表发言。可能是有感于马寅初发言对两天前自己关于计划生育讲话的回应,毛泽东在所作的会议结束语中再次谈到计划生育。毛泽东说:

 

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这是一种假设。……现在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你要他不增长,很难,因为现在是无政府主义状态,必然王国还没有变成自由王国。在这方面,人类还完全不自觉,没有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研究也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时候使他能够增加一点,有时候能够使他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实现有计划的生育。这一条马寅(初)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没有放出来,有人反对,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政府应该设机关,还要有一些办法。人民有没有这个要求?农民要求节育,人口太多的家庭要求节育,城市、农村都有这个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适当的。

 

了解毛泽东修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记录稿和公开发表的过程中具体处理计划生育论述的情况细节,是准确理解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必不可缺的一环。

毛泽东十分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这次讲话后,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和加深研究,毛泽东又连续在全国宣传会议和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4个地方的干部会议上作了多场的讲话或演讲。其间,毛泽东还召开了许多次不同类别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419,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给上海中央局,各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门和国家机关党组的通知,要求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限期报告中央。[50]424日起,除了指导党内整风和“反右”斗争,只要没有重大活动,毛泽东就专心致志地修改讲话记录稿。57,在被称作“自修稿第一次稿”上,毛泽东将整理的讲话记录稿上第七个问题的标题“关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为“从六亿人口出发”,并把这段内容大为压缩。修改的话说:

 

“我国有六亿人口,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这是我们的本钱。我们做计划,办事,想问题,就要从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国有六亿人口,好处在这里,困难也在这里。困难就是矛盾,矛盾总得去解决,也总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可以设想另外一种方针,就是照旧社会那样,对于大批有困难的人抛弃不管。人民政府不能这样做。这是制造矛盾的办法,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58“自修稿第二次稿”上,第七个问题增加了一段话:

 

“不可以嫌人多,嫌人落后,嫌事情麻烦难办,推出门外了事。我们这样说,是不是要把一切人一切事都由政府包揽下来呢?当然不是。许多人,许多事,可以由社会想办法,社会是能够想出很多很好的办法来的。而这也就包括在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之内,我们应当指导社会这样做。”

 

这次重新写了一段有关计划生育的话,并用它代替了27日的即席讲话。这段话说: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增加很快,每年大约要增加一千二百万至一千五百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来社会上谈这个问题的人多起来了。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研究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如果这个办法可行的话,也只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研究实行,只能逐步地推行,并且要得到人民的完全合作。[51]

 

读者可以发现,毛泽东用了一段思想深邃、文字严肃的论述取代了127讲话时生动、活泼与诙谐、幽默的那段话。58日晚10,在“自修稿第三次稿”上,毛泽东给第七个问题又增加和改写了一段话:

 

“为什么要提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还有人不知道我国有六亿人口吗?知道是知道的,不过办起事来有些人就忘记了,似乎人越少越好,圈子紧缩得越小越好。抱有这种小圈子主义的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思想是抵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一切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服务。我希望这些人扩大眼界,真正承认我国有六亿人口,承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是我们的本钱。”

 

5910日,毛泽东改出了“自修稿第四次稿”。但是,第七节中有关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内容却被全部删去了,另外加了一句话:“我国人多是好事,当然也有困难。”毛泽东决定把经过4次“自修”的稿子作为“草稿第一稿”,分发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书记处成员,征求他们的意见。

524,毛泽东决定将第二个征求意见稿发到在京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毛泽东在修改的征求意见第3稿中,又恢复了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内容。25日,征求意见范围扩大到在京参加会议的各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27日,毛泽东修改出征求意见的第4稿。28日,形成征求意见的第5稿发给各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61,形成了征求意见第6稿。616,稿子仅作了少量修改,为第9稿,并注“六月十六日定稿”。17日,又有一次修改,注明“最后定稿”。61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一天在《人民日报》和苏联《真理报》发表。[52]公开发表后的文章中,一句关于计划生育的话也没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一著作。从讲话产生,到公开发表,历时113天,先后4个“自修稿”和8个征求意见稿,累计15份稿子,修改14次。可谓认真修订、反复推敲。令人深思的是,公开发表时不仅删去了227讲话中关于“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这段话,没有收入31总结讲话中回应马寅初的“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那段话,甚至连“自修稿的第二次稿”中重新撰文修改替代以前讲话的“在这里,我想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那一段文意严谨的话也没有了。这就是说,30年来,我们一直引述宣传证明毛泽东主张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的3段重要论述,实际是毛泽东弃置不用的一些话。

笔者根据《毛泽东传》提供的毛泽东发表讲话和修改讲话记录稿过程的资料,如实地将其第7部分的修改按照毛泽东发生的时间顺序全部摘录出来,是因为按照这一顺序阅读,可以发现毛泽东当时在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部分的思路是在两条线索上此消彼长地同时变化的。第一条线索是关于节育和计划生育的提出及修改过程。建议读者将毛泽东2273158形成的3段有关计划生育的论述依照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重读一遍,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最初一次的讲话活泼、幽默,思绪恣意纵横,自由驰骋,后两段则一次比一次严肃和拘谨。相对于前一次,较后一次的总在不断地增加一些限制性的语言。譬如127那段话海阔天空,无遮无拦。31说“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这是一种假设。”[53]58又说,“在这里,我想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研究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如果这个办法可行的话,也只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研究实行,并且要得到人民的完全合作”,几乎句句都受到限制与约束。其实,这里只是抽出一些句子来说明。如果读者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阅读,就能跟随毛泽东感受从27日讲话后不断地由一个较高的语境逐步退却的那种氛围和整体的演变。另外,58,毛泽东在“自修稿第二次稿”中用修改的段落取代讲话稿,不只是文字严谨取代了活泼语言,而且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内容也远都没有前次涉及的那么多了。还有,510,毛泽东“自修稿第四稿”将节育和计划生育的内容完全删去,524予以恢复,最终决定还是全部删除,反映出作者虽有过犹豫和反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完全放弃和退却到底。

与此相对应,第二条思想线索是集中在尊重人、对人的价值的崇尚与肯定方面。我们仍然按照时间发生顺序来阅读,不难发现,毛泽东对第七个问题的所有修改都是在这一部分不断地增加尊重人、重视人的因素和价值、肯定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和要求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等内容。譬如,57,毛泽东把讲话记录稿第七个问题的标题“关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直接改为“从六亿人口出发”。修改的话中说:“我国有六亿人口,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这是我们的本钱。”58,增加的话中说:“不可以嫌人多,嫌人落后,嫌事情麻烦难办,推出门外了事。”修改的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一段话中说:“如果这个办法可行的话,也只能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研究实行,并且要得到人民的完全合作。”58日晚10点钟的修改稿,把六亿人口和从六亿人口出发的问题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的高度,并强调说:“真正承认我国有六亿人口,承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是我们的本钱。”其实,回头翻检一下,本节记录的毛泽东在57以后修改、增加的所有文字,莫不是为了加强这一方面的分量,一直到完全删去了提倡节育和计划生育的内容,表明毛泽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思路上退却的同时,“人是第一可宝贵的”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口思想的完全复归。

毛泽东1957227讲话以后,计划生育的提法迅速在社会流行。虽然直到逝世毛泽东都没有反省过计划体制有什么问题。但是,除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公开出版以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毛泽东还有过几次一边讲计划生育一边强调人民性以外,1958年春天之后,毛泽东不仅再也没有用195610月对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和1957年春天最高国务会议那两次明确的语言讲述要实行由政府的生产计划决定的计划生育,甚至于都没有公开发表自己有关计划生育的一些讲话。

 

五、几点结论

第一,人口理论是关于一定社会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学说。毛泽东人口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概括。毛泽东不是一位专门研究人口现象的学者。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毛泽东一生都在寻求解决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道路和方法,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翻身解放和成功地使国家获得了一定的工业现代化基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人口思想是和他的伟大革命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背景研究和理解毛泽东人口思想,也不应该把毛泽东人口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整体割裂开来。

第二,人口理论必须要回答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就决定了人口理论不是关于增加或者减少人口的学说,而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接受和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分析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正确揭示了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和历史根源,特别是在批判美国政府所持的唯心历史观的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观点的过程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口思想。“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和“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是毛泽东人口思想中最主要和核心的内容。虽然这两条的具体表述都具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痕迹和批判的色彩,但是,它们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的精髓。由于毛泽东人口思想所具有的人民性和进取性的品格,历史才选择了毛泽东,把其塑造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样,由于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品格,使其能够成为动员全党,并唤起和带领全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建设美好家园和寻找富裕生活的全民族的共同理念。这是毛泽东一生都在努力实践的理念和人口思想,也是产生毛泽东领导下的革命年代的人民战争、和平年代的群众运动的思想基础。

第三,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开始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探索和实践他的人口思想。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是毛泽东提出并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拥护的总目标。人民政府通过在城市依靠工人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在农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办法,用不长的几年就基本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在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进行工业现代化建设,必然地创造出人民的新生活,自然地发生包括传统婚姻制度、生育观念、生育行为和一系列其他社会习俗在内的社会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颁布和实施新的法律法规,支持人民的新生活。特别是党和政府把婚姻和节制生育问题提高到人民民主权利的高度,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改变限制避孕和节育的有关规定,成为50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社会变革。劳动人民经济翻身、政治解放,人民团结,民族和谐,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节育自主,都属于50年代中国的主要社会新气象。

第四,新中国一系列的经济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得中国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毛泽东急于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提出“不断革命论”,企图用群众运动的形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60年代以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文化大革命”,将革命的对象转向国家政权机关,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无休止的革命,则更为严重地违背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的毛泽东人口思想。

第五,节制生育是工业现代化创造的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和政府把节育当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初期阶段就及时地改变和改革国家机关的有关制度,积极支持人民群众的避孕和节育要求。除了赞成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避孕和节育要求以外,毛泽东在1956-1957年由计划经济产生实行计划生育的想法。虽然一直到逝世,毛泽东都未能突破计划体制的狭隘局限,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发现对自己的计划生育思想的有任何否定或批判。但是,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修改过程中,已经删去了计划生育的内容。毛泽东在其逝世前近20多年的时间里,既未曾发表自己有关计划生育的论述,也没有设立计划生育的政府机关。

第六,考察新中国以后毛泽东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因其概念的含义不同而有不同的情况。就节制生育和人民自主权意义上的计划生育来说,从50年代初期到其逝世,毛泽东一直是持赞成态度的。由国家经济计划决定的计划生育或根据政府计划安排生育的计划生育思想,则仅只是毛泽东在1956-1958年大约2年的时间里曾经产生过的一种设想。这一设想又以1957227讲话到61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公开发表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在讲话之前产生过计划生育思想,主张要像对生产计划那样对生育也实行计划。“讲话”公开发表后,虽然毛泽东还讲过计划生育,但是,已经不再强调计划化,而明显增强了论述中的人民性并特别强调人的因素作用和价值。1958年春天以后,毛泽东就再也没有讲过国家计划意义上的计划生育了。    

 

 

参考文献

[1]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梁中堂.人口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梁中堂.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计划生育[M];梁中堂.中国人口问题的“热点”——人口理论、发展战略和生育政策[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8.

[4]吴汉全.10年来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2).

[5]郭志仪.毛泽东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J].西北人口,2003,(4).

[6]杨魁孚.学习毛泽东人口思想[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12).

 



 收稿日期:2008-08-20

作者简介:梁中堂 1948—),男,山西永济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政策。

 

 

[1] 譬如,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92912月),其中有对妇女和青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说明。文章载《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899页。

[2] 毛泽东:《寻乌调查》(19305月),同上,第169173页。

[3] 毛泽东:《长冈乡调查》(193311月),同上,第277页。

[4] 毛泽东:《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4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页。

[5]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3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1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月),同前;《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10月),同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同前;《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3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6] 毛泽东的5篇文章最初是以新华社编辑部的社论形式出现的。1949812,新华社编发了由胡乔木执笔的《无可奈何的供状》,14日开始分别发表毛泽东泽东写的《二评白皮书》,以及三评、四评等共计六篇评论。人民日报,194981315日,19日,29日,31日,9171960年,由毛泽东执笔撰写的5篇评论编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出版时,题目分别改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814)、《别了,司徒雷登》(1949818),《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1949828),《“友谊”,还是侵略》(1949830)、《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91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逢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48-549551559561572-573页。《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72-473页。

[7] 同上,第1515页。

[8] 同上,第1516页。

[9]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550-552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3页。

[11] 恩格斯:“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457页。引文中的着重号是原来就有的。

[12] 马克思:“……资本的存在,资本的存在所达到的规模,是以劳动人口的规模,以本身就是一切生产力的条件的大量人口为前提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85页。

[13]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474—475页。

[14]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2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1031页。

[15]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425),《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78页。

[16]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61115),《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19页。

[17] 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195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78页。

[18] 毛泽东:《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95851820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1992年,第236 页。

[19]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05页。引文中着重号是原来就有的。

[20]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18-319页。

[21]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61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9页。

[22] 张国星何明:《聚焦天安门——共和国开国岁月之难忘事件》第16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439-440页。

[23] 逢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1页。

[24]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54]卫药字第5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文件汇编》(1950-1981.3),第108页。

[25] 《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6页。

[26] 《邓小平对邓颖超来信的批示》(1954528),彭珮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46页。

[27] 据《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总号[55]045彭珮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2页。

[28]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关于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问题的通报》[54]卫药字第5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文件汇编》(1950-1981.3),第108页。

[29] 刘少奇:《提倡节育》,《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71-173页。

[30] 《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总号[55]045。转引自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页。

[31] 卫生部《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56]卫妇齐字第32号,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891页。

[32]《中国计划生育纪事》,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406页。

[33] 1953519,毛泽东曾就严格执行这一纪律两次写信和批示刘少奇、杨尚昆等人。“嗣后,凡用中央名义发出的文件、电报,均需经我看后方能发出,否则无效。请注意。”“过去数次中央会议决议不经我看,擅自发出,是错误的,是破坏纪律的”。毛泽东:《关于用中央名义发文件、电报问题的信和批语》(19535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选》第4册,第229230页;《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80页。原文“否则无效”4个字下用黑点标示。

[3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2页。

[35]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有关资料计算。《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第1316页。

[36]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第5页。

[3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第3页。

[38] 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1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1页。

[3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1页。

[4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636643页;《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七届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3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4311432页。

[41]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6页。

[42] 同上。

[43]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1956125),《毛泽东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2页。

[44] 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45]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19584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79页。

[46] 此处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公安部三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全国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有关数据推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268页。

[4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08-809页。

[48] 毛泽东:《同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的谈话》(1956101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2153页。

[49] 毛泽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提纲)》(195722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10-312页。

[50] 毛泽东:《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195741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2页。

[51] 毛泽东27日、31两段讲话和58的修改文字均引自于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本段引语中套黑的3句话,是根据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替代了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中“……”的位置。《毛泽东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论述》,彭珮云主编《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31页;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82页。

[5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和文稿的修改情况,主要取自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整风反右”。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53] 按照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立项编写完成的《新中国人口五十年》提供的讲话片断,毛泽东在31讲话中还说:“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寅初讲得好。”路遇主编:《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第983-984页。这样,不仅31相对于227是一种退却,而且客观地评价毛泽东这一时期提出的计划生育思想,仅仅是他的一种假设或设想。

关闭窗口
 
 
 
 首页 | 学报简介 | 机构设置 | 投稿指南 | 学术交流 | 编辑部成员 | 编委会成员 

Copyright © 2006-2015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薇乐大道4号致远楼16号邮箱(和平校区),邮编730101;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96号(段家滩校区),邮编730020